图片来源:山东聊城施莱登市场 西葫芦病毒病 为害症状:植株上部叶片沿叶脉失绿,并出现黄绿斑点,渐渐全株黄化,叶片皱缩向下卷曲,节间短,植株矮化。枯死株后期花冠扭曲畸形,大部不能结瓜或瓜小而畸形。 或苗期4~5片叶时开始发病,新叶表现明脉,有褪色斑点,继而花叶,有深绿色疱斑,重病株顶叶畸形鸡爪状,病株矮化,不结瓜或瓜表面有环状斑或绿色斑驳,皱缩、畸形(弹簧状)。 病毒分类属性:黄瓜花叶病毒(CMV)、甜瓜花叶病毒(MMV)、西瓜花叶病毒(WMV)、南瓜花叶病毒(SqMV)、烟草环斑病毒(TRSV)、烟草花叶病毒(TMV)、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马铃薯Y病毒等多种病毒复合侵染引起。主要借助蚜虫和汁液传毒 分布区域:全国 发病特点:高温干旱有利于有翅蚜迁飞,病害重,露地育苗易发病,苗期管理粗放 。缺水,地温高,西葫芦苗生长不良,晚定植(8月以后),苗大均加重发病,水肥不足,光照强,杂草多的地块病重。 矮生西葫芦较感病,蔓生西葫芦抗病性强。
图片来源:山东聊城施莱登市场 西葫芦病毒大部分为几种病毒混合侵染,而且突出一个“快”字,(快速传染、快速发病),要想达到理想的防治结果,必须用好盐、糖、油、铜、酶的药物配伍。 何为盐、糖、油、铜、酶? 盐——酸吗啉胍、辛菌胺醋酸盐 糖——氨基寡糖素、香菇多糖 油——α-蒎烯松节油、木焦油等 铜——三氮唑核苷硫酸铜、乙酸铜 酶——蛋白酶、细极链格孢蛋白 以上这些药剂单独使用效果不佳,甚至没有效果。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植物病毒粒体或病毒核酸在在维管束中则可随植物的营养流动方向而迅速转移,使植物周身快速发病。单独从时间上来讲,上述药剂就已经打了败仗,因为药剂在植物吸收过程到发挥药效需要6--24小时的时间,这就无法抢到病毒发病时间前面,从而不能有效控制病毒侵染。 再从药剂本身来讲,以上成分功能主要是病毒“干扰素”、“抑制剂”(对游离病毒颗粒无直接作用)、“氧化剂”(效果可以)、“消毒剂”、“催化剂”等。主要预防为主,对病毒起到抑制、干扰效果,对快速传染的西葫芦病毒病效果就大大逊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