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松土与除草 在缺水地区,栽植蓝靛果,关于是否首先进行清除杂草的问题,研究表明:进行简单去除较高杂草的方式,植株长势最佳,产量较高。如果蓝靛果进行清耕,植株长势很差,甚至个别枝条干枯死亡。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这种方法破坏了土壤结构,水分蒸发快,土壤水分不足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但保留植株周围所有杂草会争夺水分、养分和遮光而引起生长不良。 二、土壤管理 秋季落叶后宜耕翻土壤1次,深度为12~15 cm。这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能起到防治杂草,对施入肥料覆土,以及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菌和虫卵。每年春季5月初要进行1次松土,深度约10 cm。目的是防治刚出土的杂草,使土壤中的含水量和氧气含量适宜,利于植株生长。此外,在行间可用锯末或泥炭等覆盖,因为蓝果忍冬根系较浅,覆盖后既可保湿,又可以使土壤温度不至于变化过于剧烈,有利于根系生长。 三、水分管理 蓝果忍冬喜水,其根系的生长一般在土壤田间持水量为60 %~80 %时生长最活跃,田间持水量小于40 %时,新根就很少发生。初春萌芽水和秋天封冻水对于蓝靛果苗木的生长和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花期,水分的供应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坐果率。因此在早春发芽前应浇1次大水,以满足萌芽、开花对水分的需求。整个生长季节,都应保持土壤湿润且透气。浇水要求能浸润根系集中分布层的土壤。果实膨大期也应浇1次水,以满足果实生长需要,增加产量。为了土壤能保持一定湿度,同时又避免灌水过勤,可在行间进行覆盖。实践证明,用锯末子进行覆盖效果很好,保湿的同时又能抑制杂草生长。同时对低洼地有积水的要及时排除。 四、肥料管理 蓝靛果忍冬具有喜肥的特点,所以当土壤肥力减退时要以农家肥为主,辅助施用有机微生物菌肥,以保证植株丰产、稳产。栽植前每公顷施用基肥4000 公斤加有机微生物菌肥“菌临天下”外,还需要每年进行施肥。 栽后第2年开始进行土壤施肥。有机肥可在秋季结合土壤深翻施入,施肥量为每平方米5 公斤。有机微生物菌肥“菌临天下”可在生长期追施2次。 第1次在萌芽期追施,“菌临天下”施入量为每公顷100公斤,其作用为促进枝条和叶的生长发育。 第2次在果实采收后追施,可结合对植株松土追施液体厩肥或腐熟的鸡粪,混合施入有机微生物菌肥“菌临天下”,每1000平方米施用量为2.5 公斤,其作用为促进当年二次枝的生长和花芽分化。 栽后第3年,秋季结合土壤深翻施入农家肥,每2~3年施一次,施肥量为每平方米8~10 公斤。有机微生物菌肥可在生长期追施3次。 第一次在萌芽期追施“菌临天下”,施入量为每公顷150公斤其作用为枝条和叶的生长发育。 第二次在果实采收后进行,可结合对植株松土追施液体厩肥或腐熟的鸡粪等,混合施入有机微生物菌肥“菌临天下”,每1000平方米施用量为5 公斤. 为促进当年二次枝的生长和花芽分化;第三次是在秋季,结合土壤深翻施入有机肥、以鸡粪、饼肥、圈肥为主,以提高植株抗寒性。 进入丰产期后,植株每年在春、秋两季施入农家肥每亩1000 公斤,再配合酌情追施菌临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