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效施肥 品种是基础、肥料是关键。高产小麦田应本着“稳氮、增磷、补钾”的原则,合理选择配方适宜的有机无机微生物复混肥。近年来小麦田表现效果较好的是以色列昕爵国际“旱可丰抗旱保水控释生态肥”。本肥料高含20多种微生物菌群,氮磷钾大量元素,。钙镁硫中量元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稀土微肥“硒、硅”等。 目前根据不同地区农民用肥的习惯可大致采用以下两种施肥方案: 1,播前一次底施,年后不在追肥。 肥料配方为:“旱可丰抗旱保水控释生态肥”。40公斤加5—8公斤磷酸二铵在盐碱地区域加50斤过磷酸钙即可。我省的商丘及鹤壁等地创造了亩产高达750公斤以上的高产记录。 2,播前“旱可丰抗旱保水控释生态肥”底施,拔节前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效果也非常理想。 二,深耕压实 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的要求,再根据我省耕作实际情况。当务之急要加深耕作深度,争取达到25--30公分左右,实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蓄水蓄肥能力。近几年来我省绝大多数玉米收获后粉碎玉米秸秆,然后旋耕,这确实是一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旋耕深度极不理想,一般只有15公分左右。造成小麦根系过浅,吸水吸肥能力降低,壮根抗倒高产基准下降。建议已经连续旋耕几年的地块改为玉米秸秆粉碎后用深耕犁进行一次深耕,耙细耙实。当然有条件的可以加大旋耕深度更好,再者,旋耕后很多地块压的过虚,造成小麦出苗后根系不能和土壤紧密接触,出苗率低、苗黄苗弱,出苗后有部分“吊死|”现象,造成缺苗断垄,疑似地下害虫所致。 三,品种选择 品种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当前应选择抗病、抗旱、分蘖性强的品种。近几年河南省冬小麦前期纹枯病、全蚀病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后期赤霉病近年发生严重,减产幅度较大,特别严重的地块基本绝收。根据我省多地实际情况表现看,在选择品种上应以能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为基准而选择相适应的品种,根据我省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以及当地容易发生哪些病害等诸多原因,应选择半冬性、中穗型品种为宜。例如,黄河以北易发生赤霉病或全蚀病,就选择高抗该病害的品种等。 做好良种的播前晾晒环节。如果麦种含水量过大,则不利于麦种播后吸胀生长,麦种含水量应该保持在13%左右。提倡适当的晒种,促进后熟。但是一定注意不要在水泥地上直接晒种,以免温度过高烫伤种子。 四,合理密植 现在很多农户为防止出苗不齐,总是增大播种量,有些农户甚至增量一倍,最终导致苗后倒伏,影响产量播种量过大,单位面积苗多,个体相互竞争大,导致苗弱,很容易出现倒伏现象,从而减产。
|